AI的趨勢:改善行人安全的關鍵
最近媒體報導了一個讓人心碎的故事。當一輛運輸車撞到Allie時,她立即喪生。Allie 的母親Jessica Hart表示,「我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然而,她發現,在她的悲痛裡,外界對於像Allie這樣的人的保護並沒有改變。
對於交通死亡事件,Jessica Hart加入了運動團體「DC Families for Safe Streets」,並倡議設計更好的街道、提高司機的警覺性和增加車輛的安全性。
她認為,對於車外人士的安全在人們購買汽車時通常是不考慮的因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只關注價格、喜好和他們認為司機和乘客的安全性。」
🚘 能夠幫助提高脆弱道路使用者(VRU)安全的技術眾多,VRU包括行人、輪椅使用者、自行車手、摩托車手和滑板車騎乘者。這些人群組成了全球車禍死亡人數的大部分。
然而,一些成熟的安全功能並沒有被完全集成到新車輛、安全評級和法規中。
提高行人安全的成本挑戰
其中之一是成本。在理論上,司機可能很想要額外的安全功能,但如果這使汽車的價格大幅上升,他們真的會買嗎?
🕵️♂️ 這個問題一直在阿歷克斯·湯普森(Alex Thompson)的腦海中。作為由保險公司資助的非營利汽車風險情報機構Thatcham Research的首席安全工程師,他對此有著深入的思考。
他的工作大部分涉及碰撞測試。湯普森先生表示,隨著技術成熟,成本通常會降低。「你不希望最安全的車輛總是最昂貴的車輛,」他說。
一種相對簡單的設計改變是使用更柔軟的材料,包括平滑掉行人可能撞到頭部的引擎罩部位。「任何堅硬的東西對行人來說都是不好的,」湯普森先生解釋道。
沿著這條線,前保險杠需要非常堅固,但新款車型的保險杠下方配有泡沫墊或其他材料,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然而,在這方面還存在一些挑戰。擋風玻璃扶手柱(A柱)設計成不會在碰撞時崩壞,湯普森先生表示,車輛製造商仍然很難將VRU的安全整合進去。「作為一個行人,如果你撞到它,這可能是你在車輛上最糟糕的地方。」擋風玻璃上方特別容易對自行車手造成傷害。
2012年,富豪汽車就把目標對準了這個區域,當時引入了行人氣囊保護系統。根據該公司的說法,「這些氣囊的目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幫助保護行人,當他們撞到引擎蓋以及擋風玻璃擦風器窩和A柱周圍區域時,這些地方可能會對頭部造成嚴重傷害。」然而,該創新在其他車型上的推廣進展緩慢。
另一個被動安全功能是彈出引擎蓋,它使用感應器檢測是否有人被撞,然後使用火藥充電將引擎蓋抬起,以減輕碰撞的影響。湯普森先生表示,這個功能取決於引擎的大小和可用空間。
然而,被動安全並不能替代主動安全功能。湯普森先生指出,「你可以使車輛對行人完全無懼,但更好的方式是在第一時間就阻止事故的發生。」
主動安全:自動緊急剎車的關鍵預防技術
主動安全的一個關鍵預防技術是自動緊急剎車(AEB)。當車輛的攝像頭和傳感器檢測到有行人處於危險時,這個系統會自動施加剎車。
AEB已經在歐洲的新車中普及使用。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技術,它在低速下的效果最好,而且在晚上或行人劇烈移動時的性能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它正變得越來越先進和多樣化。
車輛製造商越來越多地在AEB傳感器中使用光達(雷射檢測與定位)和雷達。他們還安裝了各種針對不僅是行人,還有其他VRU的AEB系統。
這些系統還包括對自行車手的保護。Thatcham Research是歐洲新車評估計劃(Euro NCAP)的測試機構,該計劃從2023年開始將開門對撞納入其安全評估中。開門對撞是指將車門打到對向行駛的自行車手。現在已經存在可以警告車內人員附近有自行車手或防止車門打開的技術系統。
🚦 車輛的速度也是事故嚴重程度的關鍵因素。根據美國行走倡議組織的執行主任邁克·麥金(Mike McGinn)的說法,速度越慢,風險和傷害範圍就越小。歐盟已經規定新車上必須配備智能速度輔助系統(ISA),用於警告高速行駛或自動降低速度。
除了速度,汽車的大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SUV等較大型乘用車,這對於行人的安全構成了威脅。「它們更重,而且還有沉重的撞擊力,」麥金先生說。
此外,「隨著汽車變得越來越大,它們看不到前方和後方的能力也越來越差。」某些城市試圖通過增加停車費或註冊費來打擊SUV車主。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改善對脆弱道路使用者安全的車輛監管有很大的差異。
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在考慮對其新車評估計劃(NCAP)進行改變,以提高行人和脆弱道路使用者的安全評級。這一舉措旨在鼓勵汽車製造商開發更安全的車輛,特別是針對行人碰撞的車輛。
然而,為了真正改善道路安全,需要更多的綜合性措施。包括改善道路基礎設施,提供安全的行人和自行車道,以及提高駕駛者的意識和遵守交通規則。對於智能車輛技術的持續發展也是未來提高道路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
總之,要減少道路事故對行人和脆弱道路使用者的傷害,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汽車製造商、政府機構和道路使用者自身。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實現更安全的道路環境,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留言
張貼留言